中国再次当选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。
中国当选世界遗产委员会主席国。
《北京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》颁布实施,是全国出台的第一个关于长城保护的省级专项规章。
明清皇家陵寝--明十三陵列入《世界遗产名录》。
《周口店遗址保护规划(2005年-2020年)》经国家文物局同意,北京市政府批准正式公布。
《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法》公布实施。
《长城保护条例》公布实施。
中国再次当选世界遗产委员会委员国。
《故宫保护总体规划》(2013-2025)经国家文物局同意,并报北京市政府批准正式公布。
《北京城市总体规划(2016 年-2035年)》提出“四个层次、两大重点区域、三条文化带、九个方面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体系”,明确“加强对长城、北京故宫,周口店北京人遗址、颐和园、天坛、明十三陵、大运河7处世界遗产的整体保护,严格落实世界遗产相关保护要求”。
修订《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》,首次以地方法规的形式将世界遗产列为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对象,并明确属地政府的保护责任。
依据中办、国办印发的《长城、大运河、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》要求,编制并印发《长城国家文化公园(北京段)建设保护规划》《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(北京段)建设保护规划》。
根据国家文物局的部署,开展海淀三山五园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创建工作,编制《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规划(2019年-2035年)》,持续加强遗产地保护管理顶层设计,统筹区域各项事业协调发展。
《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》由北京市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九次会议于2022年5月25日通过,自2022年10月1日起施行。实施对中轴线遗产的总体保护,积极推进中轴线申遗。
《八达岭长城保护规划》获国家文物局同意并经市政府批准公布实施,规划进一步扩大了八达岭长城的展示利用范围。
《周口店遗址保护规划(2021-2035年)》公布实施,明确2026年至2030年,周口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将全面启动,以周口店北京人遗址、金陵、十字寺遗址等为载体,整体建设周口店“人之源”文化公园。
《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(2022年-2035年)》公布实施,为北京中轴线的保护管理提供方向策略和基础依据。